用微創技術鑒定出煙灰蛸屬(“小飛象”章魚)一個新的深海品種“帝王煙灰蛸”

[歐噴愛] 时间:2025-11-02 14:17:37 来源:芸豆金魚網 作者:閔慶勳 点击:127次
用微創技術鑒定出煙灰蛸屬(“小飛象”章魚)一個新的深海品種“帝王煙灰蛸”
用微創技術鑒定出煙灰蛸屬(“小飛象”章魚)一個新的深海品種“帝王煙灰蛸”
用微創技術鑒定出煙灰蛸屬(“小飛象”章魚)一個新的深海品種“帝王煙灰蛸”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EurekAlert!:最近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BMC生物學》(BMC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展示了用磁共振成像(MRI)、微CT和微創基因檢測相結合的方法,替代傳統解剖法,鑒定出煙灰蛸屬(俗稱“小飛象”章魚)一個新的深海品種“帝王煙灰蛸”(Grimpoteuthis imperatorsp. nov.)。
這一單一樣本經鑒定為成熟雄性,之所以被命名為“帝王煙灰蛸”(G. imperator)是因為其發現地在皇帝海底山(Emperor Seamounts)的北部,該海底山是位於西北太平洋的一處海底山脊。除了給出拉丁學名,作者還為新物種建議了幾種不同語言下的俗名,比如英語俗名可以叫“Emperor dumbo”(皇帝小飛象),法語俗名可以叫“Dumbo impérial”(皇帝小飛象),日語俗名可以叫“天皇ダンボ”(天皇小飛象),德語俗名可以叫“Kaiserdumbo”(凱撒小飛象)。
有翅章魚或小飛象章魚雖然被認為是稀有生物,但其在至少7000米深度的深海生境中是大型動物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用來描述新頭足動物物種的方法通常需要進行解剖,以檢查動物的內部器官,而這會對樣本造成損壞甚至是部分破壞,因此無法用於單一樣本、瀕危、罕見或其他有價值的生物。
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Alexander Ziegler和Christina Sagorny結合了包括數字攝影、標準化測量、高場磁共振成像(MRI)和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微CT)在內的非侵入性方法,加上微創取樣進行的DNA分析,對R/V Sonne(德國一艘深海研究船)第SO-249號白令海科學巡航中獲得的一個樣本進行了形態學和分子信息的收集。通過這些無創和微創技術的新穎結合,作者們第一次在不損壞樣本的情況下對大型動物樣本進行了描述。
作者不僅鑒別出了包括殼和鰓形狀、消化道形態,以及像神經係統、感知器官這樣更加微小結構的細節,還發現了一些目前在章魚物種中不被描述的形態特征,如心髒係統的形狀。通過微CT這一比MRI更適合對幾丁質組織進行可視化的技術,作者還為頭足類的喙製作了第一個可互動3D模型。
通過對殼形、鰭的位置和臂長等特征的鑒定,確定該樣本屬於煙灰蛸屬(Grimpoteuthis)。不過吸盤數量、“半橘”狀鰓和殼的細節又顯示該樣本不同於以往所知的煙灰蛸屬動物。
Alexander Ziegler指出:“我們獲得的MRI和微CT數據,以及MorphoBank數據庫公開的數據讓我們可以將分析進行到傳統侵入性技術無法做到的程度。這種方法或可讓其他研究人員對難得一見的深海生物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得出科學結論。”
附注:
1. 報道時請提及期刊名稱。如果您是為網站寫作稿件,請附上原文鏈接。由於BMC的開放獲取政策,本刊所有文章都可以免費閱讀。
2. 《BMC生物學》是一本開放獲取期刊,發表生物學各領域內的優秀研究,以精選具有廣泛興趣和重要性的研究並為作者提供良好服務為宗旨。
3. BMC作為開放獲取出版的先鋒,不斷推出一係列高質量的同行評議期刊,這包括了BMC Biology 和BMC Medicine等涵蓋範圍較廣的期刊,以及Malaria Journal、Microbiome和BMC係列期刊等專門刊物。BMC認為,科研永不止步。因此,我們致力於不斷創新,以更好地滿足科學共同體的需要,確保所發表的科研成果的完整性,並推廣開放研究的益處。BMC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機構,這讓我們更有機會幫助世界各地的作者相互溝通並促進科學發現。
在網上發布新聞時,請附加以下超鏈接(超鏈接將於禁發令解除後生效):https://dx.doi.org/10.1186/s12915-021-01000-9
媒體聯係人
陳曦
施普林格·自然中國區傳播專員
電話: +86 (0)21 24225100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晨熙)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